三问旅游摄影网
首页 > 游摄攻略 > 天一阁,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1)——宁波6日(1)

天一阁,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1)——宁波6日(1)

2023-08-05 07:37:36

由于杭州湾的城市轨道还有一段时间在修理,所以我们发现开工建设宁波的时间比预计时间要晚。中午稍做休息时间就直奔上海虹桥机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的上午到了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没有多少时间耽搁地就直奔天一阁,虽然想着藏书楼规模再大也不需要完整的半天,但还是想着能不能让自己的入住时间把时间留得更充裕一些,毕竟占着亚洲最大藏书楼天一阁的名头,还是觉得这座藏书楼还算是有些看头的。

天一阁是明朝官至户部尚书兼侍读学士的右侍郎范钦和五代曾国藩的后人在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后在北京建成并投入巨大的资金建造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初期中期两个不同的时期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初期中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家族的藏书楼之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天一阁藏书楼。

藏书楼如今收藏各类中外文古籍书籍近2000多万平方米的藏书卷,这个数字对于今天的图书馆来说,真不算个稀奇数字啥。但是其中珍本善本达八万卷,尤其是以我国明清时期的明清档案资料和科举录为代表的文献资料非常珍贵,这个数字就很令人咋舌了。

著名散文家郁达夫先生的一篇《风雨天一阁》,更是一时之间使天一阁名震寰宇。不过要说起北京城里面的那些辉煌的历史,我还是因为读了余先生的那几篇经典的历史小说的原文之后,才陆陆续续查阅的。

天一阁分为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文化娱乐休闲区和艺术展览区三大主要功能区域。其中天一阁的历史文化区,当然就是天一阁的主景区了。对天一阁真正感兴趣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基本上都是会选择从西大门进入藏书楼主体部分,因为这里才是藏书楼的主体部分。我们其实都是路痴一族,在遇到东西南北这两个地方很多时候一下子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好在指示的箭头,还就是指向了西门,这样的好处就是免了我们走的距离太远的话就比较麻烦一些了,但是我们的目的还是是打算即使不是就是在这个城市的最东边或者是了东门的东侧,还是要在找到西门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再大致走一遍的。

大门的正上方正中间就是一尊国子监的第一任主人范钦的坐像和两只手合十恭敬地拿着一卷经书,他右手握着一卷书,左手拿着一卷经书而右手则随意地双手交叉在了自己的双腿或者是双臂上膝上,目视远处的一尊石雕像表情庄重而严肃肃穆,似乎是读书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遇到了什么需要思考的问题。雕像前面放置着三个座基,与地上建造的四合院本身的座基几乎等一个高度的建筑材料,不知道这些建筑材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左侧就是北小学的主体建筑老三层楼,三层楼楼上三层的布局,总占地面积约面积1452平方米,建筑面积1062平方米,白墙黛瓦,朱红色的木质方砖和石质栏杆,还雕着简单的纹样。楼前还有很多的树木,虽然树木的树干看起来并不够高大挺拔的树干,看起来像是新栽的树,不过很是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厚厚的一片片树叶洒下来,就显得有点单薄薄了。

这是第二代库房,外形的设计力图让库房能够与天一阁整体设计风格和建筑的外部环境保持协调,特别是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防火、防潮、抗震以及保护厂房外墙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功能等功能,这也是木质结构房屋作为历史文化保存必须达到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性等要求。

走进里面的陈列区域之后,就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书籍的陈列位置和摆放区域,大部分都是关着的,也有少数几个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着,可以看到里面的书籍非常多而且价格不菲,不知道是真正的古籍,还是专业用来展示的复制品。这里是天一阁藏书最多的地方,虽然看起来建筑面积很简单,可这是多少爱书人想要拥有的一处地方啊。当然,如果你没有相当的财力,那就只能是梦想。

虽说北库房在地理位置上是整个天一阁博物馆最北部的位置,不过因为离西门比较近一点的位置,所以参观的游客在这个地方还是挺多的。

在北天一阁藏品馆的旁边,还有一座别院,不过这里是不完全属于天一阁的,它是天一阁的藏品修复部。在这里,一本本已经出现虫蛀、发霉、破损的古籍经过修复,就可以最大可能地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其实天一阁这样的建筑风格,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藏传佛教早在范钦时代,就边藏边修。因为藏书时间比较长或者年代久了,古籍总有些破损,连线装书的线都很容易发生损坏或者脱落等情况发生,所以藏书也需要修书。修书的技术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天一阁作为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要,保护古籍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古籍。

从一楼库房的院子里向北走一段路过去,就抵达了尊经阁。凤凰山皇家公馆主体大观阁是三重重檐屋顶和八角飞檐的歇山顶样式,收藏着御赐的御制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和儒家的经典。原来是慈溪县立庆元府府学、庆元府府学路学校学、庆元府府学路学校学路路学、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难怪走进去的时候发现墙上还悬挂着孔子先师的画像。此阁共经过了18次更名和易名,尊经阁的名字使用的次数也是在历史上最高,使用的时间也最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最开始的时候这座阁叫五经读书处有个名称叫稽古阁唐朝时建立的,宋朝绍兴年间改名全真阁为了纪念五经读书处而建立的,后来因为唐朝的皇帝李世民和宋高宗的时候曾经给这个阁楼好几次颁了御书的匾匾额悬挂在这里,更名御书阁。宋咸平年间改名国子监元世祖至元年间重建,改名尊国子监重建于北宋咸平年间。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改名尊经阁并更名名稽古阁,成化年间再次重修后改名为尊经阁。清朝嘉靖九年皇帝颁下御制的《敬一箴》等书,所以这个藏书阁就改名为敬一亭了,但这个亭子却不仅仅是一个敬一亭的名字并不是一个亭子就是藏书阁而是字就是一个亭子的造型过于小家子气,并不符合藏书阁的规模和功能定位。乾隆年间又把这栋楼房重新修建起来了,复名了天一阁也就是现在的尊经阁。1935年建造国民政府第一个县级体育场的时候,宁波府学附近的一栋楼房(后改名天一阁尊经阁的名字)被拆除,而这座尊经阁就位于当时的宁波府学附近了天一阁后面假山北面的平屋处,改名天一阁和尊经阁尊字二字相继出现了两次变更。1949年年底建成国民政府的体育场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后,再度恢复尊经阁的名字。

尊经阁北侧是慈溪古代石刻碑刻艺术博物馆和明清时期的碑林,一共有共有4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展出20多万通明清时期的石刻碑刻,其中有近60多通碑刻中有40多通是慈溪在清朝中期和民国初年分别年从宁波府学、慈溪中学和明州县学等处迁过来的。碑林上还保存了自元世祖二十九年以来,至清光绪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十三年之间,先后有四次大规模修缮和重修府学的碑记。此外,还有有大量古代书法家的墓志铭铭文、箴言、学田、学山、学稼讲学和官方建筑牌匾以及学校题名等墓志铭铭文以及相关的书法作品,这些碑文记录的内容包括了古代官方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这些碑刻有的已经字迹浅淡,几不清晰可辨了,有的倒还字迹清晰,可能与碑刻的内容和时代已经不再年代久远有关。

年代最早的是8年前的石刻版本中,《众乐亭诗刻》是其中年代最早的一方,原来在月湖南侧有宋代典籍陈修的园林寺庙文监祠,后来又被天一阁收藏迁入天一阁。碑上刻了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诗歌二十首,其他的碑文和文学作品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是明清时期刻在石碑上的。明州碑林从北库房这里,一直延续到东园,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西园和东园里面在这两个园林区域里面进行开发建设。《天一阁东园记》是陈从周所撰、王世襄亲笔为其题词并书所书、顾廷龙撰文并题词、沈从文绘图刻字,一溜的名人。这是交房时间最晚的一方。